<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手记·我与这十年 | 用好“第一种形态”

        时间:2022-10-12 14:43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十年来,从乡镇纪委机关,到派驻纪检监察组,我亲身经历了基层全面从严治党的点点滴滴,见证着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在基层的生动实践,最大的感受是基层监督力量加强,监督手段更加丰富,特别是第一种形态治未病的作用发挥越来越明显。

          201410月,我们当地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专项检查,林山乡两名村书记因村级工程项目白条入账问题受到党纪处分。二人都是平日里群众夸赞的好干部,看着他们挨处分,我感到十分自责如果可以早发现、早提醒、早制止,也许就不会是这样的结果。自那以后,我时常提醒自己既要有霹雳手段,更要有婆婆嘴,一旦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就进行提醒,也许可以及时挽救,防止酿成大错。

          201510了解到乡党委委员汪某与村里的党员交往密切,发展党员期间经常聚餐吃请等情况后,立即对汪某进行提醒谈话。今天与你谈话的目的,是因为有群众反映你与村里的党员走得比较近,经常一起吃饭,你要引起重视……”谈话过程中,汪某从刚开始不解,到后来真心感谢纪委及时对他敲响警钟

          20207月,我调任县纪委监委驻县公安局纪检监察组组长。到任后第一天,城关派出所民警汪某由于执法过错受到诫勉谈话处理,我对其开展谈心谈话,分析过往执法过错案例,剖析执法规范的重要性和执法过错的危害性,解开了他的心结。他说:多亏了您的提醒,我认识到自己在执法中存在的过错。我将加强学习,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为了更好地发挥治未病效果,我们尝试开展驻局蹲所派驻监督第一种形态纳入日常监督和回访教育范围驻局蹲所期间定期对受处理干部开展跟踪回访,及时纠正错误心态和消极心态。我们共对152名干部运用第一种形态提领子、扯袖子。事实证明,在第一种形态上下足功夫,就能让监督执纪有力度更有温度(浙江省开化县纪委监委驻县公安局纪检监察组组长 郑忠文 || 责任编辑 李文峰

        打印文章 | 加入收藏 | 分享到:
        技术支持:安徽子牙信息技术有限公司(http://www.yeecm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