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跨越70载的鱼水佳话

        时间:2021-06-07 11:09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陆丽环

          白墙黛瓦,草木青青。6月4日,山东省临沭县纪检监察干部来到曹庄镇朱村红色文化历史博物馆参观学习。这个博物馆,是朱村村民于2012年自发捐款筹建起来的。

          “这是英雄‘钢八连’当年使用过的冲锋军号,别看它个头不大,关键时刻的一声军号,救了咱们朱村老百姓的性命……”在老四团“钢八连”陈展室里,年过七旬的义务讲解员王经臣老人给大家讲述着军号背后的历史。

          1944年1月24日夜,盘踞在临沂等地的日伪军对位于沭河西岸的朱村进行疯狂扫荡,朱村很快浓烟滚滚。一声嘹亮的军号声在沭河东岸突然响起,驻扎在沭河东岸顶子村的八路军115师四团三营八连(钢八连)紧急集合,火速奔向朱村。

          “老乡们,不要怕,我们是八路军老四团八连的!”八连战士及时赶来,让村民们不再惊慌。历时近6小时,在八连、临沭独立营和当地群众的浴血反击下,日伪军狼狈逃窜,朱村转危为安。在这场激烈的战斗中,八连的24名战士为营救群众、守护朱村,不幸牺牲。

          战斗结束后的第二天,就是大年初一,乡亲们不约而同手捧热腾腾的饺子来到战斗最激烈的村西南柏树林。“八连对咱朱村有恩!今天,过年的第一碗饺子要敬八连牺牲的24名战士,他们是我们的亲人啊!”从那以后,“第一碗饺子敬先烈”的纪念仪式成为朱村70多年雷打不动的传统。

          斗转星移,战争虽然结束,但这段跨越了70余载的军民鱼水情仍然在延续。2012年,富裕起来的朱村村民自发捐款60余万元,筹建了朱村红色文化历史博物馆,远在河北的“钢八连”在得知筹建展馆的情况后,便将他们的军号、军旗赠送给朱村,双方还签订了军民共建书。如今,冲锋军号、“钢八连”军旗正静静地陈列在展馆内。

          “新时代奋进的号角已经吹响,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我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做实做细信访案件化解,多为百姓办实事办好事。”面对经历岁月沧桑的军号、军旗,临沭县纪委监委信访室干部王成飞说。

        打印文章 | 加入收藏 | 分享到:
        技术支持:安徽子牙信息技术有限公司(http://www.yeecm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