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新闻背后 | 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主题展览展品背后的故事

        时间:2020-10-21 08:31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10月19日,“铭记伟大胜利 扞卫和平正义——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主题展览”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开幕。这些珍贵的展品中有:志愿军战歌的珍贵手稿,重现激战松骨峰场景的油画,反映鏖战长津湖、血战上甘岭等的景观,特级英雄黄继光牺牲处挖掘出来的爆破筒残体,朝鲜停战协定签字仪式现场使用的文具……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带你一起了解这些珍贵展品背后的故事。

        志愿军战歌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这首激昂雄壮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不知拨动过多少人的心弦,不知鼓舞过多少志愿军将士,奔赴硝烟弥漫的朝鲜战场。

        周巍峙为《志愿军战歌》谱曲的手稿

          志愿军战歌产生在抗美援朝一线,歌词作者是志愿军炮兵1师第26团5连指导员麻扶摇。

          1950年10月,麻扶摇所在的志愿军炮兵第1师奉命第一批入朝参战。部队开到鸭绿江边的安东市,集结待命,准备入朝。在志愿军入朝前夕,各参部队进行战前动员,连、营、团层层召开誓师大会。在战前动员会上,战士们群情振奋,斗志高昂,决心书、保证书、请战书纷纷送到连部。麻扶摇被战士们高涨的战斗情绪所感染,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写了一首出征诗。原诗是:“雄赳赳,气昂昂,横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的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鲜,打败美帝野心狼!”。随后,麻扶摇在营、连举行的誓师大会上,宣读了这首诗,并把出征诗抄写在黑板报上。此后,这首诗便在志愿军部队迅速流传开来。

          新华社记者陈伯坚在部队采访时听到了这首豪迈的出征诗,在他写的战地通讯《记中国人民志愿部队几位战士的谈话》一文中,引用了这首诗,并将“横过鸭绿江”改为“跨过鸭绿江”;将“中国的好儿女”改为“中国好儿女”。1950年11月26日,《人民日报》在第一版发表了这篇通讯。

          1950年11月26日。音乐家周巍峙到田汉住处开会。当周巍峙翻看当天的《人民日报》时,被诗的豪迈气概所感动,遂激发起创作热情,马上进行谱曲。仅半小时左右就将歌曲谱完。并以诗中最后一句“打败美帝野心狼”为暂定歌名,署名“志愿军战士词,周巍峙曲”。不久,一家杂志以《中国人民志愿军部队战歌》为题刊登了这首歌词。1951年4月5日,中国抗美援朝总会发出关于五一劳动节示威游行时唱歌的通知,正式称这首歌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激战松骨峰、鏖战长津湖

          “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我想把一切东西都告诉给我祖国的朋友们。但我最急于告诉你们的,是我思想感情的一段重要经历,这就是: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1951年4月11日,作家魏巍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一篇战地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通讯对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第112师第335团1营3连官兵拼死守卫松骨峰的英雄事迹进行了热情讴歌。从此,“最可爱的人”就成了志愿军将士的光荣称号。

        激战松骨峰油画(孙立新作)

          1950年11月,在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中,志愿军第38军某连坚守松骨峰高地,抗击着敌人20余架飞机、数十门火炮、10余辆坦克和数百名步兵的一次次进攻的场面。最后,一片火海的阵地上只剩下副指导员和6名负伤的战士,但松骨峰依然是敌人不可逾越的屏障。

          与此同时,东线志愿军第9兵团日夜兼程,隐秘地到达长津湖地区。11月27日夜,第9兵团指战员冒着零下30多度严寒,出其不意地向美第7师、陆战第1师发动进攻。30日,志愿军第27军在新兴里歼灭美军第7师第31团,创造了志愿军成建制歼灭美军1个团的战例。东线“联合国军”在突然打击下全线动摇,拼命突围。志愿军展开追击。在围歼新兴里美军的战斗中,志愿军第27军第80师炮兵班长孔庆山,在地面冰冻,无法构筑炮阵地的情况下,用肩膀顶住火炮驻锄,开炮摧毁了敌人的火力点,为部队打开了前进的道路。

        血战上甘岭

          上甘岭是志愿军中部战线战略要点五圣山的前沿阵地,阵地突出,楔入敌方,直接威胁着敌军的金化防线。1952年10月14日,“联合国军”发起“金化攻势”,在大量火炮、坦克、飞机的支援下,分6路向上甘岭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发起猛烈进攻。企图在志愿军的防线中央打开缺口。

        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生前用过的部分物品和志愿军政治部授予黄继光特等功的喜报

          志愿军第15军防守部队,依托坑道工事,与敌展开反复争夺战。打退“联合国军”多次冲击,战斗异常激烈,597.7高地半小时内便落炸弹七、八万发。在反击597.9高地战斗中,某连排长孙占元两腿被炸成重伤后,仍顽强地指挥战斗,并用缴获的两挺机枪轮流射击,最后拉响手榴弹与敌同归于尽。19日,志愿军再次反击597.9高地时,冲到半山腰突遭敌机枪火力点射击。危急时刻,黄继光英勇地冲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眼。

          10月20日,战役进入第二阶段,敌人再次攻占了两个高地的表面阵地。志愿军某部8连坚守坑道14个昼夜,克服了缺粮缺水缺弹缺氧等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以无比勇敢顽强的精神坚守坑道,寻机歼敌。在生存条件极为恶劣的环境中,坚守坑道作战的指战员们发扬革命传统,战胜各种困难。

          10月30日起,志愿军坑道内外部队,在大量炮火支援下,开始强有力的反击,最后彻底粉碎了“联合国军”的“金化攻势”,全部恢复阵地。上甘岭战役,“联合国军”在仅有3.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先后投掷炸弹190多万发,平均每天24000发,每秒钟6发,每平方米土地76枚。战斗之激烈残酷,为世界战争史上所罕见。志愿军指战员发扬不畏艰苦,顽强奋战的革命精神,涌现出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朝鲜停战协定

          1953年7月13日,志愿军发起夏季反击战役第三次进攻——金城反击战役。经1小时激战,全线突破南朝鲜军方防御阵地。志愿军西集团第68军突击部队在进攻金城以西522.1高地战斗中,擎旗手张士秀身体多处负伤,腿被炸断,仍以顽强的毅力匍匐前进,将红旗插上主峰。这面红旗弹痕累累,被敌人打了216个弹孔。

          在向敌纵深挺进行动中,该军先头分队在副排长杨育才率领下,化装穿插,捣毁南朝鲜军号称“白虎团”的首都师1团团部。志愿军中集团第67军某师向强固设防的重要阵地轿岩山发起猛攻。青年团员李家发,在部队出击受阻,无法前进时,以负伤7处的身躯堵住 敌机枪工事射孔,为部队打开了冲击道路,荣获一级战斗英雄称号。战至7月27日,金城战役胜利结束。歼敌78000余人,扩展阵地178平方公里,促进了停战签字的最后实施。

        朝鲜停战协定签字仪式现场使用的文具

          1953年7月27日,战争双方终于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为此,联合国总司令、美国陆军上将马克·克拉克在回忆录中写道:“我获得了一个不值得令人羡慕的头衔——美国第一位在一份没有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将军。”

          为了促进朝鲜问题的和平解决,缓和亚洲紧张局势,1958年2月19日,中朝两国政府发表联合声明,宣布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958年年底全部撤离朝鲜。1958年10月25日,最后一列志愿军归国列车即将驶上征程。1958年10月29日,毛泽东主席接见中国人民志愿军归国代表,高度赞扬抗美援朝战争取得的伟大胜利。

          抗美援朝战争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张祎鑫 整理)


        打印文章 | 加入收藏 | 分享到:
        技术支持:安徽子牙信息技术有限公司(http://www.yeecm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