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刘廷飞 陈昊
北京市认真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出多项有效举措,实现密云水库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的有机统一。图为北京密云水库全景。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图为密云水库建设时期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资料图片)
60年一甲子。在密云水库展览馆内,一件件文物和展陈介绍,记录着这个北京最大地表饮用水源地、华北地区最大水库、亚洲最大的人工湖走过的光辉历程。
8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建设和守护密云水库的乡亲们回信,肯定他们为首都生态环境改善作出重要贡献,强调要继续守护好密云水库,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战略性任务来抓,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60年前,20多万建设者战天斗地,修建密云水库,如期实现“一年拦洪两年建成”的目标,创造了人间奇迹。60年间,密云水库从北京“大水缸”变成“后花园”“聚宝盆”,走出一条保水富民,让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的发展之路。
20万人两年大会战,半年迁出5万多人
从66米高的白河主坝之上放眼远眺,总库容43亿多立方米、最大水面面积188平方公里的密云水库一片烟波浩渺,潮白河水从水库缓缓流出,自北向南穿过北京城东部。
为根治潮白河水患,变水害为水利,解决北京生产生活用水紧张问题,1958年6月党中央决定动工修建密云水库,比原来计划提前了近10年。
按照设计要求,密云水库需在一年内完成主副坝都要修筑到143米的坝顶拦洪工程,两年之内完成3000万立方米土石方的填筑和开挖、25万立方米混凝土的浇筑、800多吨各式钢闸门的制作和安装。
看到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现今83岁的金权又回想起当年投身修建密云水库大会战的场景。“没有什么机械化设备,土方都是一锹一锹挖出来的,石头都是一点一点用大筐背上来的。”说起当初虽艰辛但热火朝天的建设,金权仍然心潮澎湃。
在施工机械设备不足的情况下,修建水库只能以人工和土法操作为主。来自河北省和北京市28个区县以及水利电力部所属的部分工程局的民工20.6万人,服从大局、自带行装,在各区县负责同志的率领下陆续开赴水库工地。
组织管理如此庞大的建设队伍,还要确保高效、优质的工程质量,靠的是什么呢?严明的纪律和过硬的作风发挥着重要作用。20多万建设大军以班、排、连、营、团为建制,实行军事化管理。“连长吹哨,集合、排队、报数,跟部队行军似的。”金权回忆说,“必须铁锨交接完,我才能下班,跟部队换岗一样。”
在像金权一样的建设者之中,涌现出数不尽的先进模范。密云的“十姐妹队”突击队,创下每人每天筛沙石料5.5立方米的惊人纪录,日超定额9倍多。暂时没有住房,就挖个大土坑,铺上麦秸和炕席,用苇席一围临时当宿舍;从水里往外捞泥,收工的时候全身都是湿的,冬天的时候也不能穿棉衣……
建设一线艰苦奋战的同时,是流域内各区县特别是密云百姓的巨大牺牲与奉献。修建水库占用耕地28.6万亩,占当时密云耕地总面积四成多。迁出65个村、11704户、56780人,为清理库底砍掉1000多万株果树林木,拆除4.5万多间房屋。这一切,仅用半年左右时间就完成了。
“国家说让搬就搬,全村老少没有一句怨言。”搬迁时刚19岁的尖岩村村民刘显朋说,因为时间紧急,只带出了粮食、衣服和农具。大人肩扛手提,年幼的孩子坐在箩筐里,迁到了6里地外的北白岩村。
据了解,从1958年至2003年,库区历经3次大规模搬迁,共102个村庄、6.9万多人迁出。
累计为京津冀供水390多亿立方米,战略作用不可替代
2014年12月12日,是密云水库的一个“大日子”。
这一天,随着丹江水从陶岔渠首闸奔涌而出,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一渠清流浩荡1432公里,不仅缓解了北京的干渴,也让多年承担北京城市供水的密云水库得以休养生息。
长期以来,密云水库担负着北京生产生活用水的重要任务。60年来累计为京津冀供水390多亿立方米,其中向北京供水约280亿立方米,年均供水量6.5亿立方米,有着“北京城里三杯水,两杯来自密云水库”的说法。在2014年全年,密云水库的供水量更是占到北京市自来水供水量的一半以上。
作为北京市的“大水缸”,密云水库水源主要来自天然降水以及水库上游的潮白河。在1999年前,华北地区处于丰水期,尤其是1994年,密云水库入库水量非常充沛,创下153.98米的最高水位、33.58亿立方米蓄水量的纪录。
然而,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用水量急剧增长,加上华北地区连年干旱,密云水库蓄水开始入不敷出。“到2002年蓄水量开始持续减少,加之上游来水较少,水库多年维持低水位运行。”密云水库管理处水政科副科长王荣臣说。
2004年,密云水库迎来史上最“干渴”的一年,蓄水量只有6.5亿立方米,仅剩总库容的1/7左右。
南水北调缓解用水紧张后,2015年9月密云水库迎来首次南水入库。据王荣臣介绍,在补充南水、降雨和上游来水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密云水库的蓄水量快速增加。“去年10月水位最高时曾达到149.71米,蓄水量近27亿立方米,水面面积超过140平方公里。”
“虽然南水进京之后,密云水库已经不是城区供水主力水源,但它的战略作用不可替代。”密云水库管理处主任刘大根说,去年底至今年上半年,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北京段干线检修期间,密云水库成为北京城市供水的主力水源,累计向北京城市供水近6亿立方米。“密云水库既是首都战略水源地,又是南水北调来水调蓄库。密云水库的水位持续攀升,蓄水量不断增加,首都供水‘稳定器’和‘压舱石’的作用更加凸显。”
旅游年收入近65亿元,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伴随着密云水库的转型升级,库区群众的生产生活也焕发出新生机。
为了加强库区生态保护,密云区采取了退耕还湖、畜禽禁养、水库封闭管理等一系列措施:10.4万亩“押宝地”全部退出耕种,94个“库中岛”全面清理,水库一级保护区畜禽养殖全部清退,300多家企业关闭,网箱养鱼撤出……长期精心守护,使得库区水质长期保持国家地表水Ⅱ类水标准。
库区保护不可放松,群众生计也不能落下。面对人均耕地少、禽畜禁养、收入来源单一等发展难题,当地发挥库区保护带来的好山好水的优势,发展旅游、绿色农业等生态产业,日子越过越红火。
2018年起,密云计划用5年时间打造乡村旅游“十百千”工程,2019年实现接待游客830.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64.9亿元。
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的同时,密云区政府还出资扶持库区农民发展养蜂、露地菜田、现代高效果园等占地面积小、科技含量高、污染少的特色农业项目,并通过“绿岗就业”方式、聘请2000多农民成为库区的“保水网格员”。截至目前,共确定产业项目16个,涉及资金上亿元,有效助力了低收入农户脱低增收。
今年35岁的孔博是土生土长的密云人,在当地政府的扶持下,通过发展栗面贝贝南瓜、紫土豆等特色农产品种植,创办的“密农人家”电商品牌成为淘宝网蔬菜类目销售额第一名、淘宝网唯一双金冠蔬菜店铺,年销售额近5000万。仅2019年,该公司直接带动400余农户户均增收4000元。
“60年来无数密云百姓建设和保护着密云水库,我们新一代密云人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保护和开发好密云水库,为建设美丽北京作出新的贡献。”孔博说。
紧盯保水责任强化政治监督,守护好“燕山明珠”
经过多年治理,密云水库及周边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恢复。但也要看到,由于库滨带地区生活污染及农药、化肥使用所导致的面源污染等问题依然存在,各项保水护水措施仍需严格落实,保水护水意识不能有丝毫松懈。
不久前,密云区纪委监委保水监察专员办公室的4名工作人员驱车前往50公里外的太师屯镇,对镇党委、政府落实保水责任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座谈中了解到,该镇上庄子村在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过程中,部分村民反映选址不合理。工作人员马上直奔问题点位,现场进行核实。
当天下午,工作人员就回到区水务局,详细了解有关情况,并调取文件资料,对上庄子村污水处理设施选址问题进行核查处理,及时消除水源保护的安全隐患。
密云区纪委监委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为完善全区保水机制,该区纪委监委围绕密云生态涵养区功能定位,紧盯“退耕禁种、畜禽禁养、库中岛清理、库滨带及围网建设”水源保护四大工程等开展专项监督,及时发现并纠正不作为、慢作为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确保工作顺利推进。2017年以来,共查处相关问题58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58人。
在区纪委监委的推动下,各项强化库区生态保护的措施更加有力推进。
2016年,密云水库管理处和涉及水库执法的8个部门组建联合执法大队,全权负责水库执法工作。2018年密云水库综合执法大队成立,统一行使区级部门涉及密云水库一级保护区的131项涉水执法权,执法能力显着增强。
今年5月28日,密云区纪委监委印发《关于在首都水源保护工作中强化政治监督的工作方案》,其中明确指出,要重点督促各单位做好各类涉水违法违规查处,认真开展水库一级区内综合执法工作,并主动与上下游地区纪检监察机关进行工作对接,督促各地职能部门落实水生态环境联防联治责任,推动跨界水体联合监测、预警及水污染防治联合执法机制有效落实。
“我们将坚持把首都水源保护作为监督执纪的重要内容,严肃执纪问责,进一步压紧压实保水政治责任,以铁的纪律守护好‘燕山明珠’。”密云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区监委主任刘永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