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脱贫验收 严防材料扶贫之风抬头

        时间:2020-08-17 08:27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兰琳宗

          眼下,脱贫攻坚进入冲刺期,各地陆续开展对一些贫困县、乡(镇)、村的脱贫验收。然而,有基层反映,借着脱贫验收,材料扶贫之风又有抬头迹象。

          一些是脱贫验收考核内容过于复杂、形式要求多,扶贫干部被动填写繁杂的资料表格,疲于应付。据媒体报道,有的地方以往的资料台账要完善,新增的表格又要填写,除了建档立卡帮扶记录本,还额外制作明白卡,还有扶贫信息系统需要不断填写。有的地方考核验收表格,几经变动,“三天两头变报表,一变就要从头搞”。以至于扶贫干部称,“村里有200多户贫困户,干部只能没日没夜填写,每天像打仗一样”。

          一些则是贫困地区重虚功不重实绩,扶贫干部思想观念不正,“乐得”在表面材料上花功夫。有的基层单位为了考核过关,召集人马加班加点“搞”材料,该“补”则“补”,该“造”则“造”,力求把材料整得“多一些”“厚一些”“整齐一些”,以表面的精细来证明工作的完美。

          无论主动被动、有意无意,这种材料扶贫之风都得刹住。应当说,经过这几年严厉整治,扶贫领域作风建设有了很大改观,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得到有效遏制。但也要清醒认识到,作风建设非一日之功,稍不注意,就能改头换面,卷土重来。特别是脱贫攻坚收官期,更要防止像材料扶贫这样的老问题萌发新变种。

          材料扶贫之风抬头,现象在下面,根子在上头。一些地方搞脱贫验收,以“材料部分”作为核心标准,考核组不深入群众,不到现场了解实际情况,而是习惯于进会议室,翻材料、看展板、听汇报,那么基层就容易拿“花式”材料应付验收。今年4月,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明确提出既要严格控制向县级以下发文的数量,又要精减基层向上级报文报表的数量。6月,国务院扶贫办发出通知,统筹开展督查检查、考核评估、调研督导等工作,充分利用扶贫开发信息系统,加强数据比对,防止层层填表报数,防止继续加重基层负担。中央要求很明确,关键是各地要采取切实举措将其落到实处。

          脱贫验收,既要保证验收到真实脱贫成果,还得少做虚功,减轻基层负担,这就需要在改进考核方式上下功夫。相关地区和部门不妨优化工作评价程序、精简报送资料,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表格、资料填写等工作,多沉下去到基层看现场、问群众,切实将“两不愁三保障”的政策落到实处,而不是落到材料上。以上率下,层层转变导向,严防各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既让脱贫验收经得住考验,也让扶贫干部腾出更多精力放在一线帮扶上,确保脱贫攻坚成色更足、质量更高。

        打印文章 | 加入收藏 | 分享到:
        技术支持:安徽子牙信息技术有限公司(http://www.yeecm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