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亲大人膝下:
近来家内清吉否?念念。山东交涉及北京学界之举动,迪纯兄归,当知原委。殴国贼时,清华不在内,三十二人被捕后始加入,北京学界联合会要求释放被捕学生,此事目的达到后各校仍逐日讨论进行,各省团体来电响应者纷纷不绝,目下声势甚盛,但傅总长、蔡校长之去亦颇受影响。现每日有游行演讲,有救国日刊,各举动积极进行,但取不越轨范以外,以稳健二字为宗旨。此次北京二十七校中,大学虽为首领,而一切进行之完密、敏捷,终推清华。卖国贼罪大恶极,横行无忌,国人明知其恶,而视若无睹,独一般学生敢冒不韪,起而抗之,虽于事无大济,然而其心可悲,其志可嘉,其勇可佩!所以北京学界为全国所景仰,不亦宜乎?清华作事,有秩序,有精神,此次成效卓着,亦素所习练使然也。现校内办事机关曰学生代表团,分外务、推行、秘书、会计、干事、纠察六部,现定代表团暑假留校办事。男与八哥均在秘书部,而男责任尤重,万难分身……今年不幸,有国家大事,责任所在,势有难逃……两大人虽不见男犹见男也。男在此为国作事,非谓有男国即不亡,乃国家育养学生,岁糜巨万,一旦有事,学生尚不出力,更待谁人?忠孝二途,本非相悖,尽忠即所以尽孝也,且男在校中,颇明大义,今遇此事,犹不能牺牲,岂足以谈爱国?男昧于世故人情,不善与俗人交接,独知读书,每至古人忠义之事,辄为神往,尝自诩吕端大事不糊涂,不在此乎……今日无人作爱国之事,亦无人出爱国之言,相习成风,至不知爱国为何物。当知二十世纪少年当有二十世纪人之思想,即爱国思想也。
男 骅 叩
五月十七日下午
闻一多,原名亦多,族名家骅,字友三,我国现代着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人士,1899年出生在湖北浠水一个书香门第。他1912年考入清华学校(清华大学前身),1922年留学美国,专攻美术。1925年归国后,历任武汉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等校教职。1944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次年当选民盟中央执行委员。1946年7月15日在昆明被国民党反动派暗杀,卒年47岁。
在清华学校期间,闻一多每年暑假都会返乡。然而1919年的暑假,尽管已接连收到闻家骥、闻家騄两位哥哥来信,说父亲希望他回乡度假,闻一多却没有像往年那样回到湖北老家。发生在北平的五四运动,让他停下了回家的脚步。
三尺微命、一介书生的青年闻一多,留在北平是否安全、能有何用?面对不明真相的父亲以及家中长辈的担心和催促,闻一多将个中原委和赤子情怀写进了1919年5月17日的一封长篇家书中。
“男在此为国作事,非谓有男国即不亡,乃国家育养学生,岁糜巨万,一旦有事,学生尚不出力,更待谁人?忠孝二途,本非相悖,尽忠即所以尽孝也,且男在校中,颇明大义,今遇此事,犹不能牺牲,岂足以谈爱国?”
家信最容易流露真挚的感情。在这封信里,闻一多围绕回乡还是留校、尽孝还是尽忠,直抒胸臆。“责任尤重,万难分身”“为国尽忠即是尽孝”,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与个人的一切相比,闻一多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前者,而他的这份担当与大义,最终也得到了父母的认同。
这不是闻一多第一次如此坦率坚定地表达爱国之心。1917年段祺瑞政府参加一战后,英国招工局来招收华工译员,清华学生视此为报国之途,钱宗堡、吴泽霖等报名被录取,但临行事泄,钱、吴被学校强制带回,并拟给予记大过处分。闻一多为之大呼“爱国无罪”,“爱国的权利,不容剥夺”!
而在五四运动时期,闻一多将爱国激情深藏于内心,同时也体现在实际行动上。据闻一多次子闻立雕记叙,1919年5月,为应对巴黎和会严重损害中国主权之事,清华学校高、中两科科长与各级级长、各社团责任人专门召开了会议。当时,闻一多与罗隆基被推任为会议临时书记。在随后召开的全校学生大会上,除报告形势外,还成立了领导全校爱国运动的“学生代表团”,闻一多与罗隆基、潘光旦、吴泽霖、何浩若、黄钰生等当选为这个机构的成员。5月7日,清华学生代表团正式成立,闻一多分工担任中文书记,负责起草各种文书和宣传品。整个五四运动期间,闻一多态度坚定、积极,做了大量工作。
这段时期,闻一多以青年人的方式思考与融入时代潮流,这塑造了他一生热爱祖国的品质,也极大地影响了他此后的政治思想。1945年5月3日的“五四青年运动座谈会”上,闻一多就向在场的西南联大师生说道:“五四时代我受到的思想影响是爱国的,民主的,觉得我们中国人应该如何团结起来救国。”
“诗人的主要天赋是爱,爱他的祖国,爱他的人民。”正如闻一多自己说过的那样,爱国主义像一条红线,贯穿了他的一生,让他写下《红烛》《死水》《七子之歌》等振聋发聩的诗句,也让他在面对国民党反动派冰冷的枪口时,毅然喊出“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的豪言。(李正穹)